因為孩子我對生命有了完全不一樣的眼光(下)
建議所有人在婚前上過婚姻先修課,了解婚姻、了解彼此才能夠結婚,生育前也要先了解如何教育,了解孩子的發展需歷經那些階段,如何的照顧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都必須列入必修課,更應該列入國民教育。很多傷害是無知所造成的,既然有這麼多破碎的家庭,政府是不是應該將「男女關係」、「育兒課程」當作通識課程,在青少年時期就能知道這些事。許多人常在懵懵懂懂中走入婚姻、生育孩子,給了錯誤的教養方式而不自知,其實孩子從胎兒就開始接收父母的情緒,我覺得胎教不用刻意做,是在生活中自然地發生,孩子已經在接受家庭的生活頻率,也建議爸爸或媽媽若經濟允許,在孩子2歲以前能全程陪伴孩子的成長。
生產後,我發現對媽媽來說全親餵是很辛苦的一件事,但回想過去一個月,親餵是一件可以全然享受和孩子獨處的時光,那種親密感的培養,也有助於以後的親子關係,我現在開始上班,也只能早晚親餵,即使沒有什麼母奶了,也繼續堅持,因為孩子在3個月後開始會認人,那我更應該繼續親餵,他會很有感覺知道這是媽媽,能給他很多安全感及保護,這個記憶將會烙印在他的心裡,未來的親子關係會更親密,衝突也容易化解,因為彼此愛的存款是足夠的。若從小與媽媽關係冷淡,親子關係的基礎不夠,可能只是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關愛不夠則親子關係容易出現問題,孩子對父母只有物質需求,沒有親密感,只用金錢建構的基礎關係是不穩固的。
可分為兩個層面,我自己其實不太敢生,因為生產過程很痛,也不太舒服會感到害怕,但想到孩子的話我覺得應該要生,而我覺得是應該要生而不是我想不想生,人生有幾件事情是你應該要做必須做的,跟想不想做是兩回事,因為我們的喜好決定是否生育可能會害到孩子
<生完之後老公會把照顧孩子當成是自己的事情,而非太太的責任,不會要求我如何照顧孩子,會積極地幫孩子洗澡、換尿布、洗屁股,也常常埋怨著自己就是沒有母奶可以餵寶寶,只能打擾正工作忙碌的媽媽餵母奶,因為當初也是老公很想要孩子,所以孩子出生後老公都全心的照顧她。
在公司是我的角色負責工作細節比較多,老公是公司決策者往往只要發布命令,由我帶著團隊執行,所以他有較多時間照顧寶寶、陪孩子玩,我則是有空時逗小孩、讀讀繪本。我們女兒不愛讀書,只愛爸爸陪玩,講一些無意義的對話嘰嘰喳喳,兩個人就很開心,只要我唸書給她聽,她就一副要睡著的模樣,就跟爸爸一樣不想讀書。在沁美時,床邊放著字卡給他,也是一臉索然無味,但她很喜歡聽媽媽說話,在我開會時她在一旁會很專注地看著我,從滿月後她就跟著我們來公司,以後她就會很習慣上班的氛圍。
比我想像的輕鬆很多,因為老公包辦了99%的事,我覺得到目前為止的育兒經驗是愉快的,唯一痛苦的是從開刀到復原的那段過程,育兒的部分都蠻愉快的,會覺得當初怎麼不早點生,原來孩子這麼可愛這麼好玩。
有多人會在離婚後說婚姻及孩子讓我失去自我,他們沒有發覺人生在世這就是生活,工作就是生活,在社會中與人合作才能生存這就是生活,工作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若無法在工作中得到成就感與樂趣,無法將工作與家庭結合
我覺得三個人在一起的地方就是家!家就是你的依靠、你的避風港,是人格養成最重要的單位,不管是個體或是國家社會都要重視家庭價值,常常婚姻、人格會有問題,探討到最後都是來自原生家庭的原因。
夫妻不應該是投射的對象,不應該是你想要獲取什麼的對象,夫妻是彼此互相支持,能接納彼此差異,能互相成全的人生伴侶,我們尊重彼此的是獨立的個體,不因為對方是自己的另一半,所有的事都變成理所當然,而需要保有像朋友一樣的尊重,即便關係再怎麼親密,都要保有尊重對方的那道防線,兩人相處才會愉快。比如,約會時朋友遲到都沒關係,當對方成為你的老公或男朋友時,遲到就變得十惡不赦,標準完全不同,希望擁有掌控權,把對方當成自己的所有物。只有將對方當成獨立的個體,成熟的人互相支持對方,而非互相拉扯,希望從對方身上獲得關注、佔有慾。
「謝謝老公!」因為他讓我擁有孩子,別人說在孩子出生後會經歷很多辛苦的事情,我一件都沒遇到,覺得孩子養得很輕鬆,朋友就說是因為老公有幫忙,那為甚麼老公願意幫忙?因為再生孩子前需要有良好的溝通,既然要生孩子了就要負責,不是像小朋友養寵物一樣,覺得可愛就帶回來,要清潔大小便就覺得麻煩,長大了覺得不可愛了就置之不理。
我們在預計生產前就做好溝通,因為我的手曾受傷無法施力,基於安全性的考量,孩子的洗澡爸爸要能接手,也是因為他很想要孩子,所以要有願意負起責任的承擔。人家常說「老公就像自己的大兒子」有時候要以兒子的標準去看老公,加諸太多老公、爸爸的責任,他感受到只有被要求時,婚姻對他來說是痛苦的,老公也想在婚姻得到被寵愛的感覺,老婆若能寵愛自己的老公,他也會成為你可愛的大寶,也會幫忙分擔很多事情。
婚後能否有一個好的婚姻、親子關係,都是自己的責任,不需羨慕別人有個好老公,而是要看到在這之前經營多久的婚姻關係,在生孩子前做了多少的溝通,讓彼此願意去承擔這些責任,彼此疼惜並感謝對方。
最後還是要再次感謝老公,在我生產後、最痛苦的時期,讓我住在對我支持最大的是「沁美」,生完從痛苦無助的過程到被呵護,在沁美有很大的感動,那時每個來看我的人,我都在幫沁美當業務員,推廣沁美,推薦大家坐月子一定要來沁美。
從醫院到沁美就有如從地獄到天堂,醫院照顧媽媽的生命安全,但來到沁美是身心靈的照顧,有時情緒的照顧還比身體的照顧來的更重要,在這裡我覺得被呵護,我可以不用煩惱任何事情,飲食的調理、母體的照顧、產後的修復,都有人根據你個人的狀況幫你安排好,很用心地照顧,讓我沒有後顧之憂,可以放心的休養。如果自己在家裡坐月子,要思考食材、中藥、誰來照顧等問題,以我們夫妻只有兩個人互相照顧,來到月子中心是最棒的。
月子中心要慎選,我以前對月子中心的印象不好,朋友曾入住的月子中心,住在一間很小的房間,只有一張單人床、一張桌子能容納的大小,好多朋友都住不到10天就想回家了,覺得坐月子像坐牢一樣,在月子中心的體驗都是不好的。但是我在沁美所體驗到的都是非常棒的,我是被幫助的、被支持的,憂鬱時有人會開導我,這是很棒的一個地方,把嬰兒照顧得很好,讓媽媽很放心的狀況之下,在月子期間享受和孩子的快樂時光。
當身體或情緒狀況不好的時候,有專業的團隊幫你接手孩子,你想獨處或是陪伴孩子可以很自由的隨個人狀況做調配,我可以很放心!因為隨時有人可以幫忙,一通電話人員就會來協助,比很多人自己在家坐月子來的輕鬆,在這裡24小時人員隨call隨到,若是在家半夜要拉老公起床還蠻困難的,也不能請婆婆起來幫忙,所以我認為坐月子第一要找到對的月子中心,再來月子中心也能減輕長輩的負擔,沒有長輩的家庭,在月子中心就是最好的選擇。
有的人會請月嫂,但不是每個人家庭都有空間能請月嫂,24小時照顧的月嫂也需要提供空房讓月嫂住,也有只照顧白天的月嫂,但品質都難以控制,在月子中心是整個專業團隊的照顧,服務有一定的標準。月嫂依每個人的方式不同服務會有極大的差異,而選擇口碑好的月子中心是最有保障的,對不滿意的地方是可以協調改善的,月嫂不滿意要中途更換不容易,會面臨較尷尬的窘境,或是忍耐著將月子做完。
月子中心不是每個家庭都能負擔,但也能選擇自己要的等級,只要了解自己的需求,不一定要豪華的月中,反而有溫度的月中更是重要,像沁美就是個有溫度的月子中心,將每個產婦當自己的女兒照顧,雖然我在沁美花了不少錢,我要謝謝老公,平常我買東西他會唸東唸西,只有我去住沁美這一次他眉頭都沒有皺一下,因為他知道自己是照顧不來的,花錢請人家處理是最好的,他知道這件事的重要,自己無法同時照顧寶寶又照顧我,來這裡有人幫他把所有的事都處理好,又能賺到一個慷慨又體貼老婆的美名。甚至老公也在自己的臉書上說,在沁美花這個錢是他覺得最值得的,要所有的老公準備好這筆錢讓老婆可以去住月子中心。
曾經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媽媽說自己訂了月子餐,還被老公退掉,覺得一個月2萬多塊的月子餐費用太高,吃自助餐就可以了,省下來的錢可以買I PHONE,這就是一個不成熟的爸爸,連照顧產後媽媽身體的餐食都覺得不捨得。人生也要評估自己在甚麼時間點適合生小孩,不要盲目地想生就生,或覺得生完老公就會改變,因為當孩子出後老公可能會更反感,因為孩子的出生會影響家庭的生活品質,不能買自己想要的東西、不能出去玩、不能唱KTV,孩子只會增加我的經濟負擔, 女生一定要評估家庭狀況及夫妻共識再決定生育,理解生育所要承擔的責任,做好這樣的心理準備才能生,這樣的社會才會健康,不會造成太多社會問題。
沒有孩子的人只要過著自己開心就好的日子,較難學習到為他人付出、體會付出的快樂,人往往習慣當個接受者,而不是給予的人,因為未從給予得到快樂,或家庭教育沒有重視過這件事情,孩子容易認為得到是理所當然,不知感恩,不懂得當一個給予的人,所以生命中有許多的感動及快樂是他們不會感受到的。過去我們知道有工作就會有錢,沒有工作就不會有收入,但現在的孩子沒有工作就覺得父母要給我錢,對家庭沒有貢獻,只要沒有錢就用索討的方式,所以造成許多家庭問題。
生了孩子人格才會成熟,不然心態上永遠是個孩子,不管年紀多大,若沒有養育過孩子,在某個部分來說,心智無法到完全成熟的狀態,只有在養育孩子才能夠學到什麼叫「捨己」,你會為了孩子捨棄很多,就為了他好,不論是生產的痛苦、餵奶的辛苦、犧牲睡眠或經濟的承擔等各方面,都能讓一個人的生命更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