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製專屬的愛
孟妤&虹如兩位媽媽都是第一次做手作作品,但兩位都覺得自己沒有做手做的天份,虹如對縫紉的印象只停留在國中時期,奶奶有教過怎麼逢、怎麼收針,家裡也有買過布書,剛好館內有開課,平成就利用等待寶寶在嬰兒室喝奶的時間,或是等待會客的時間製作。孟妤則是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可以親手縫出一本書,也因為在沁美有媽媽們大家一起做,每天做一點點,不知不覺就完成了。
虹如的大寶是自己一手帶大,從沒離開過虹如這麼久的時間,月子初期間因為媽媽感冒不希望傳染給大寶,所以沒有跟大寶一起入住,對大寶有很多的想念,所以布書一開始就是要做給大寶的,因為現在有兩個寶貝了,為了公平兩個都有,但是礙於媽媽的能力只能做一本,所以就在上面逢上兩個寶貝的名字。
布書的內容,媽媽上網參考了很多例子,想讓布書更加實用,像是為了可以讓大寶學習綁鞋帶,所以爸爸就親手就做了一雙布鞋造讓媽媽縫上,上面有立體的鞋帶可以讓大寶學習。
而這本布書除了媽媽之外,裡頭也包含了爸爸的父愛及巧思,最後一頁,玩氣球中的小女孩,是爸爸看著大寶照片親手畫出來的可愛側臉。
孟妤表示,因為目前在沁美調養身體,與大寶分開一段時間,一開始製作布書時就決定作為大寶的禮物。像是一個教育的概念,如何跟大寶說故事,因為之前有試著跟大寶說些寓言故事,比如:三隻小豬、灰姑娘的故事,但是後來大寶聽到大野狼吃掉小豬覺得很可怕,因為這樣做了兩天的惡夢,甚至連大人們也不理解灰姑娘的玻璃鞋為什麼在晚上12點敲鐘後沒有復原而感到困惑,畢竟這些寓言故事都是不實際的東西,所以布書內容的點子也是大寶認識的東西,比如交通工具:車車、火車、挖土機,或者喜歡的東西–熊熊,挑他喜歡的東西,這樣孩子才會去看。
虹如:易感的動物,容易感動也容易自責,很多煩惱,孩子不管到哪個階段,從還沒出生就開始煩惱出來會不會健康,出生之後開始喝奶奶喝多少?睡覺睡得夠不夠?開始會跑會跳的時候,會不會跌倒、受傷,要不要上幼稚園?上學後人際關係好不好?會不會被同學欺負..煩惱不完。
孟妤:當了媽媽後的重心就是小孩和先生,可能就只剩下一點點時間是留給自己,以前花比較多的時間在保養,現在就是有擦就好。媽媽兼具理性和感性,但爸爸的角色就是比較多是理性,遇到事情就是想辦法解決,比較少會有感情上的波動,這幾次下來,先生認為我們解決了這件事情就不要再往回看,日子還是要過下去
虹如:應該是先生吧!先生是一個外表很冷靜,情緒不會波動很大的人,雖然我看起來比較強勢,但是發生事情我也都會去問先生意見,因為先生不向我比較容易會為小事焦慮,所以都不會兩個人都很焦慮,先生會解決問題和困境,家裡的大事都是先生決定。
孟妤:我和我先生都是差不多,不過家裡的大事大部分還是由先生決定
虹如:這個問題很困難,我覺得跟父母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係,像我自己是單親家庭,國中之後我跟爸爸感情不太好,跟奶奶感情非常好,我會很希望我的小孩不要這樣,我先生也是類似的狀況,她六歲以前給奶奶帶,上小學後不太能接受回去跟父母住,感覺回家很陌生很尷尬,所以我和我先生都認為小孩要自己帶,不希望自己的小孩跟自己和父母的關係一樣,有一層隔閡,而且這是一輩子的事情。
孟妤:我和先生的想法是孩子不要學壞,不要走偏就好,每個小孩都是獨立的個體,希望小孩長大後就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好的發展。
虹如:我真的很感謝他,我跟她認識的時間其實很短,不到半年就結婚了,其實一開始對於婚姻有些害怕,那時老公告訴我,不用擔心婚姻經營這件事,慢慢的覺得這個人很好,可以嫁,婚後先生也為這個家付出很多,很想告訴先生:「我真的很愛你」。
孟妤:我覺得入住沁美媽媽的老公support都很強,不管是幫忙照顧孩子或者出錢,都是很疼愛媽媽的,我覺得這個問題,在這邊的沁美媽媽的回答應該都是一樣的,一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當下也只有想到我真的很謝謝我老公,也是想告訴他「真的很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