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ies /

孩子堅定的眼神給我們夫妻倆很大的信心

當聽到太太前置胎盤時的心情

    在20周的時候就知道有前置胎盤的現象,雖然醫師說要等到26周之後才能確診,但夫妻也是做足了功課,上網查了許多資料。知道前置胎盤的風險後,又擔心當時孕媽咪的事業心非常強,經常要去工地現場,又加上媽媽懷孕初期不是很穩定,讓爸爸非常不放心,最後與媽媽討論減少工作時間。孕期過程中經過5-6次大出血,持續的在服用安胎藥,一直無法降低宮縮頻率,最後住院安胎一段期間。爸爸開玩笑地說:「非常害怕媽媽在洗手間呼叫爸爸。每一次出血送醫院時,油門都是踩到底,被訓練到都可以當F1賽車手了」


身為先生是什麼動力讓你可以放下一切選擇親力親為照顧妻子

    「不是什麼事都能夠重來,都能彌補」所以在媽媽懷孕20周時辭掉工作,全心照顧妻子。媽媽懷孕過程中也這麼辛苦,女人坐月子也不能重來。當時的媽媽工作心非常強,我勸媽媽:「一個案子能賺多少錢,這些錢去借日後都可以慢慢還,但是孩子不只值那些錢」,最後夫妻倆達成共識,拋下所有的事情,專心迎接寶寶的到來。爸爸表示:「當時後一致的目標就算傾家蕩產,不管花多少錢都要要孩子平平安安的。」

夫妻的牽絆

如何照顧安胎中的太太

    結束工作後,全心照顧太太,因為寶寶體重偏輕,所以我每天起床的sop就是先伺候著媽媽先把益生菌跟滴雞精吃完,然後到樓下做早餐,起初一開始的我連絲瓜都不會切,後來每天上網我研究孕媽咪的食譜學習,到可以一個人做一桌菜。


    每天都一定要有新鮮的蔬菜、水果、優格,讓媽媽不會有便秘的困擾。肉類的話就選擇牛肉,羊肉、豬肉……用好的食材簡單料理,為了怕媽媽心情不好就吃不多,所以我每天端著飯菜都要用非常開心的語氣哄著媽媽把食物吃完。

爸爸愛心餐

當寶寶提早到來的心情

    爸爸媽媽當時心情都非常複雜,都心疼著寶寶這麼早就出生,但是又知道孩子出來可以受到比較完善的照顧。


    爸爸回想當時的經過:9/12原本是要到醫院安胎,夫妻倆只有拎個小錢包出門,沒想到媽媽破水,變成要剖腹生產,當下我一度很慌張,反而媽媽冷靜地安排事情,確定要生產了,橫豎都是一刀,也展現出母性的堅強,還有想保護寶寶的一面。因為一旦破水後,24小時之內一定要剖腹,搞笑的是醫生還問我們說:「你們有看時辰嗎?」我們還想說打電話問長輩,但最後又想說這時候不能再有任何差錯了,我們也不care了!當然一開始知道前置胎盤要剖腹生產的時候,你可以選擇為什麼不?而長輩也覺得說,既然是剖腹那就幫小孩選一個好的時間,所以我們真的請老師幫我們看了時間。但是最後小孩自己選擇的時間也很好,後來我們老師看了孩子的命盤說,這孩子自己選的時間都是爸媽希望有的時間。很奇妙的是,我們兩夫妻上網看9/12出生的抬頭寫著-毫無畏懼。

    當時醫生評估到孩子還很小,新惠生屬於中小型醫院,照顧早產兒的能力有限,給爸爸跟媽媽兩個方案,第一個方案就是,媽媽直接到新惠生配合的澄清醫院,或者醫生建議花點錢去中國醫剖腹生產,孩子直接進早產兒加護病房,因為那邊早產兒醫療團隊較完善。第二個方案就是一樣在新惠生剖腹生產,然後請中國的救護車來豐原接寶寶,轉院到中國。爸爸跟媽媽討論後覺得如果到中國生產,必經環境不熟,且等於病例歸零這樣也不妥,最後決定第二個方案,在豐原生產,請中國救護車來接寶寶。兩院聯繫後,醫生請中國的救護車到豐原standby,醫生才剖腹。等待救護車的過程,因為新惠生旁邊就是消防局,前面4-5次聽到救護的聲音都以為救護車來了,結果都是隔壁消防局在出勤,最後媽媽的哥哥等不及到醫院門口等救護車,哥哥下去沒多久,救護車就到了,跟車的人是中國小兒科的主治醫生跟一位護士,救護車到後,不到10分鐘小兒科醫生從手術室抱著寶寶出來,旁邊的護士提著儀器設備上救護車,當時我坐上救護車跟著寶寶去中國,媽媽暫時由我媽媽跟媽媽的哥哥照顧。我坐在救護車前座,醫生護士和寶寶在後座,我問醫生:「寶寶還好嗎?狀況怎麼樣?」醫生回答我:「目前呼吸窘迫,我們現在要裝上氧氣幫助他呼吸順暢,大致上寶寶都OK」我大概問了3-4次寶寶的狀況,醫生只能告訴你目前執行什麼、寶寶在做什麼,然後接著我就沒辦法那麼專心問他了,因為司機實在開太快了(笑),我還緊抓著把手。

新生的希望

    到了中國第一件事情,護士帶我到一個聽診的空間,當下醫生也只能告訴我寶寶目前的狀況還ok、還算在控制範圍內,那時候我真的非常害怕,因為醫院讓我簽「病危通知書」,之後才了解簽病危通知是醫院的標準流程,但回想起當時簽病危通知的時候的心情,真的很緊張、很害怕,像是要預告什麼事情一樣。看著孩子全身插滿管子,醫生在旁邊告訴我要買什麼、準備什麼,我也沒有時間多想其他事情,就是全心的去準備醫生所交代的事情。之後回報給媽媽寶寶的狀況的時候,就是把剛剛的經過通通都省略,還把病危通知書藏的好好的,怕媽媽知道會非常擔心,還拍影片給媽媽看,告訴她寶寶現在很好、沒事,讓媽媽放心。

    我這輩子從來沒有看一個人看的那麼仔細,包括看我老婆都沒有,但是因為每次進去看孩子的時間就那30分鐘而已,我每次進去那30分鐘都是這麼盯著兒子看,看著孩子一開始從頭被包起來、裝著豬鼻子(氧氣管)、胃管、身上的管子、手上還打了一支針,然後慢慢的一天一天進步,也慢慢卸下身上的裝備,頭巾拔掉了、氧氣管被寶寶拔掉了(當然醫生評估可以讓他卸掉),而我心裡的擔心、害怕也慢慢減緩。

    在這過程中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兒子的眼神給我們夫妻倆很大的信心,他炯炯有神看著你,眼神好堅定。媽媽生產後的第10天,才第一次看見寶寶,雖然爸爸每天都會拍這照片、影片給媽媽看,但是當媽媽看到寶寶的時候,媽媽哭了,看著他那麼小小一隻巴掌大,嘴裡還塞著棉花棒,其實棉棒才小小一隻(是用來訓練寶寶的吸允能力),全身插滿管子感到很心疼。

    生產後又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珍貴的初乳,爸爸每天很認真的協助媽媽擠母乳,雖然醫院有早產兒專用的配方奶可以喝,但是希望可以多少給寶寶一些抗體,每天一小瓶一小瓶的送到醫院給寶寶喝。

珍貴的初乳

    在幫寶寶準備東西(體溫計、透氣膠帶、尿布、人工皮),時候當下只想給寶寶最好的,透氣膠還買最好的嬰兒膠,但是最後被護士打槍「先生你這個很貴對不對?其實不用用到這個,因為這個不實用、黏不太住喔!」那時的心態真的要保持一個學習的心態,因為孩子就是早產的狀況,可能就要跟一般的媽媽不一樣,可能面臨到很多從沒想過的狀況,而小朋友給我們很大的信心,因為他的狀況越來越好、越來越穩定,看著寶寶每天20-30公克在努力的長大。9/15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寶寶的面貌。

堅定的眼神

入住沁美期間,您如何開展自己的育兒計畫及學習

    剛入住因為寶寶還住在醫院保溫箱,爸爸還奔波於醫院及月子中心之間,所有的計畫都已經沒有按照劇本演,記得孕期時,原本預計自然產就買好自然產的待產包,後來知道要剖腹又買了剖腹產的待產包,最後也都沒用到,都在家裡,因緊急剖腹在醫院又重新買了一份,買好的產褥墊也都來不及帶上,只能說計畫趕不上變化。

寶寶洗澡

    要說在育兒方面有甚麼計畫?真的沒有,就是往前進了,來到沁美有課程的安排,我們都盡量參與,在館內一場「孩子我懂你」的講座有很多感動,我們學習從陪伴去了解孩子,寶寶在我們入住的第16天才進來,我們時時觀察他,寶寶原本只有餓才會哭,結果喝飽了還是一直哭,覺得慌了,對產後護理之家的你們來說,孩子的狀況馬上理解並處理都是再自然不過的,但對新手爸媽的我們來說都是嶄新的體驗,後來才發現原來孩子尿濕了,於是開啟了我們第一次的換尿布、第一次清理大小便、第一次被噴尿還徒手阻擋的體驗,兩個人手忙腳亂,寶寶也開始大哭,不像被自己嚇到而是被我們嚇到了,於是又把尿布包了回去,趕快推回去嬰兒室,請護理師洗一次給我們看。

    我們的育兒計畫就是複製這邊的經驗 ,在沁美我們常去窗邊看護士怎麼幫孩子洗澡,回房時再洗一次,在爸爸教室的課程中用假娃娃練習,離館前幾天再請護理人員看我們洗一次,今天早上洗寶寶屁屁就熟悉一點了,也在今天我才第一次體驗,完整幫孩子洗完大便、包尿布到餵奶的流程,因為媽媽剛好去SPA洗頭,我才知道原來我也可以。爸爸也驕傲地跟媽媽分享,"你知道嗎?我剛剛照料好他所有的一切,從吃到拉又哄睡。

寶寶餵奶

回家之後,爸爸準備如何照顧家人

    我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因為一點都不想回家!如果中樂透了一定住到孩子幼幼班再離館,媽媽也說太棒了,要趕快去買。媽媽來這裡坐月子,我也覺得我在坐月子,因為太累了,媽媽聽見爸爸喊累,一邊擠奶一邊看著爸爸開玩笑的說:你這樣說我很生氣。爸爸心疼的說自己雖不能幫忙媽媽擠奶,但可以協助清洗喇叭頭,現在的媽媽還不能碰冷水,我至少能忙清潔消毒,盡量能減輕媽媽的負擔,在媽媽要擠乳之前都先準備就緒,然後叫醒媽媽,一定要拜託媽媽起來擠乳,不然兒子會沒有奶喝。媽媽隨即調侃自己,我只是個乳牛而已,跟行屍走肉一樣坐在床邊。白天,爸爸輕聲的叫醒媽媽後,隨即接好喇叭頭,備好奶瓶,做手部消毒,再將擠乳器推到媽媽身邊,讓媽媽先喝點茶飲再開始,媽媽負責擠乳,我負責接乳,媽媽生動的描述爸爸就像牧場主人,要收成的話就要不斷收集乳汁、裝瓶儲存。到了半夜一切都準備好確認媽媽都起來,就換爸爸倒頭睡著,剩下一盞吊燈及擠乳的媽媽,但在事前工作都準備完善的狀況下,媽媽心裡也很能平衡。

    說起為什麼不想回家,是因為半夜累的時候嬰兒室都還能接手,之後回到家就要自己來,由於寶寶提早出生現在還是很小,護理人員也不斷叮嚀三小時就要餵一次。一次朋友來電關心我們什麼時候要離開月子中心,其實就在幾天後的時間,朋友表示:那你們根本還沒開始真正當爸媽,現在還只是觀光客,回去之後才是真正成為爸媽的開始,想起來真是真實又殘酷阿!

    你說回家要準備什麼,其實一點都還不想回家,現在趁空檔的時間,趕快準備嬰兒床、尿布台,家裡的環境也都為了迎接寶寶做了改變,你覺得在這裡水龍頭一打開就有溫水,每個人家裡都做得到嗎?還好我們家有!(大笑)熱水器的費用就給他花下去了,能夠即開即熱,寶寶準備清洗屁股時,若等待一般熱水器燒開大便都乾了(笑),回到家的設置都還要重新適應並調整,在這裡是最順手的狀態,媽媽笑說連推回嬰兒室也很順手。

沁美完善的設備

    在這裡做25天月子回家還會再做20天,讓長輩接手照顧,孩子在入住的第16天才入住沁美,還好有延長入住幾天,能在護理人員的協助照顧下適應孩子狀況,我們這幾天也”突飛猛進”的跟他相處,才知道原來孩子每個反應代表的意思,而且隨時可以打到1931(嬰兒室專線),護理人員就會來教我們,回到家也好想有專線,不知道以後嬰兒想阿姨了可以回來嗎? (其實媽媽回到家有任何問題,都歡迎聯繫我們,照顧寶寶的問題我們能夠陪伴媽媽一起面對。)

    當時在面對安胎時不安的情緒下,爸爸就不時確認,沁美能否接手早產兒的照顧,給爸爸的回覆是很肯定的,讓夫妻倆都安心不少。爸爸每天早晚要去醫院看保溫箱裡的寶寶,都會盯著孩子的體重,期待能到達2100公克的出院標準,醫院裡的醫師都還再三與爸爸確認我們的月中是否能接手早產的寶寶,因為大部分的月中都要到達2500公克,寶寶才能入住,甚至有的月中未清楚說明因此產生糾紛,爸爸媽媽須尋求法律途徑。爸爸回顧人員當時的承諾:既然醫生都同意孩子能夠出院居家照護,如果沒有入住月子中心,一定是爸媽來照顧,爸爸媽媽能照顧,我們的專業人員怎麼不能照顧,這部分也讓我們更放心,抱著期待的心情迎接寶寶出院。

    入住沁美後認識新鄰居宥沂媽媽,宥沂是一位護理師,狀況跟我們很雷同,寶寶也是早產兒,巧的是他的寶寶也在中國,更巧的是我們倆的寶寶就在隔壁床,而且跟米寶同一天生,媽媽還開心的說:能一起到醫院看寶寶,或者買什麼東西、做什麼事情都互相有個照應。寶寶還在醫院的期間,每次跟宥沂經過嬰兒室看見906跟913的寶寶床併在旁邊,裏頭沒有寶寶的感覺好哀傷,當時還很擔心會不會到時候我都離館了,結果寶寶還在中國,不過最後很幸運的是10/02我們的寶寶都可以出院了,成為名副其實的「沁美寶寶」。

於沁美良伴

對孩子的期待

    產後一直到第三周,我們才曝光米寶出生的消息,安胎的時候,兩人都很低調,希望能讓媽媽得到充分的休息,我們做事是很有規劃的,像是旅行或是購物都是有計畫性的在執行,但孩子這件事一直出乎我們意料,心裡其實已經準備好提早到37周,結果又提早那麼多,不過孩子非預期時間的出生,還是帶給我們很大的驚奇,爸爸看見一出生圓滾滾大眼就很開心,出生以來每天發育的狀況、喝奶的量都進步得很快,雖然我們不是愛炫娃的父母,但真的能體會父母的喜悅,從接觸到孩子的第一刻開始,自己當爸媽後就能了解會一直想分享自己孩子照片的心情。

哺乳

    生產當時經歷了病危通知書的衝擊,那時就只想他平安健康就好,其他不重要,簡單的期望在當時像是一種奢侈。孩子早產住了保溫箱一段時間,對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我們倆都有共識,必須花更多時間去陪伴他,只要孩子平安、健康、快樂就好,在館內會看見許多大寶入住,我們發現父母是很好的榜樣,在茶水間看見一個爸爸帶著不到2歲的小哥哥,爸爸很有禮貌的說了「你好」,兒子也跟著說「你好」,孩子就重頭到尾一直微笑打招呼,我們也在思考未來能給孩子什麼,教育或是我們很在乎的美學這些都是小事,我們會給他更多的愛,也怕太寵溺他,一定要給他正確的觀念,未來希望它是個大方得體的孩子。

    我們對孩子有信心,現在幾乎是全心在照顧孩子,醫生也告訴我在孩子矯正年齡4個月前,我們要給他很多的關愛、陪伴,我們及長輩都很期盼這個寶寶的到來,重心完全在孩子身上,他也會承受很大的壓力。


給陪孕先生的建議

    陪伴孕期中的媽咪需要不斷的關心,就算吵架也要趕快的和好,我們不可能完全感受到媽媽身體及情緒上承受的壓力,只能關心,一般都以為安胎只是休息,但安胎有很多問題要去面對,只能躺著接受安排沒有選擇,所以初期還未臥床安胎時就開始接送媽媽上下班,盡力做到陪伴,一起面對這件事。

    媽媽說起爸爸在孕期的貼心,用同理心的照顧,不只是嘴上的關心,也會隨時觀察媽媽的需求,像是坐下來就會先遞上一杯茶之類的貼心小動作,現在卸貨了,唸起爸爸「我現在肚子裡沒有你兒子了,我看你回家還會不會對我這麼好」爸爸也堅定的說會,讓媽媽備感窩心。記得在館內的一堂「孩子我懂你」的課程,小玉老師分享:其實爸爸要讓媽媽開心,媽媽也要讓爸爸開心,兩個都開心小朋友就會開心。真的覺得很受用,老公不是本來就應該要為我做這些事,個人單方面的付出是很累的,我很感謝爸爸的付出,爸爸也很感謝我辛苦生下寶寶,所以我們給兒子的愛是兩人一起的努力。

    爸爸分享這段期間,可能大家看到都是我對媽媽的付出,其實多很時候是媽媽對我的體貼,捨不得我奔波醫院,不希望我特地去準備餐食,說自己不餓也不准我問,但我會幫媽媽安排好菜單,準備滴雞精、酪梨牛奶、低糖豆漿、蘋果、葡萄、奇異果等,營養又不能太甜的食物交替變化,增加媽媽的食慾,回想起當時自己忙碌於照顧媽媽一點也不覺得孤單,因為媽媽也一直關心著我,要我別太累,可以去健身房運動、泡澡,她自己休息也可以。在那時充滿擔心及壓力的狀況下,我們都會有情緒,就給彼此空間去放鬆也轉移注意力,之後也就好了。

    有另一半的支持很重要,不管是產後坐月子或是一起迎接照顧孩子這件事,兩人能攜手踏出和諧的第一步,接納對方的情緒並調適,孩子進來了,兩人開始分工,當爸爸在幫孩子洗屁屁時,媽媽已經鋪好衣服及包巾,從這些細節開始培養出良好的默契。

嬰兒洗澡